学科德育优秀课例 培养核心素养

发布日期:2016-10-06   来源:   

关注教学细节  体现育人无痕

【课例背景】

操场是体育课堂的主阵地,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这片充满阳光的沃土上,有着极为丰富的育德资源等待我们每位教师去挖掘;在这片个性飞扬的土地上,有着多元的育德平台等待我们去创设。在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的培训日子里,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和学员们一起潜心专研教材,精心研究方法手段,静心关注教学细节,力求在交流与合作中逐渐学会分享,共同收获成长的喜悦。

同为成熟型的教师,我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有着宏观掌控的能力,在体育特色创建、学生特长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当我们回归课堂,正视自我时,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教学困惑:按部就班的教学使课堂严谨有余,活力不足;固有的惯性、惰性思维使我们更关注课堂整体反馈,而忽略了对教学细节的修炼。

思则变,变则通。思想指导着行动,行动又反过来影响着思想。作为成熟型的教师,我们尝试从细节入手,希望通过对教学细节的修炼,进一步提高对课堂的敏锐度;尝试着改进教学固有的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课堂。下面请和我一起走进一个个教学片断,深度解析基地学员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实践与研究的成长历程。

【课例描述】

一、关注“生成”细节

课堂实例:这是一节由德育实训基地学员执教的公开课,当时学生正在练习双脚跳上跳下20-30厘米高的小海绵垫。在练习中一位学生不慎摔倒了,正在指导其他小组的老师发现后第一时间跑了过去,并扶起了她,询问是否受伤,学生由于过度紧张四肢无力,这时旁边听课的老师跑了过来,抱起她到场地外做一步的了解,而我马上集合队伍,向学生再次强调练习时要注意安全,做好保护与帮助的措施后继续上课,当那位摔倒的学生感觉无大碍了悄悄回到队伍——老师此时的注意力在教学上,而忽视了受伤学生是否归队……

课后,听课的老师在评课时说到这个细节,引起我的反思:这个事件是教学中的一个生成细节,虽是“偶发”,但能及时反映出教师的观察力和课堂敏锐度,以及是否能及时抓住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这一教育契机。

按常规思维模式,我们遇到这样的场景也许会理解上课教师做出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因为从表象看学生没什么大碍,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也就比较放心、安心。然而通过课后德育基地学员们的研讨,我深深的感觉到这其实是一次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教育契机,是对教师是否能及时把握偶发细节的一次能力历练。如果在学生摔倒后引导同伴们一起来关心小伙伴,面对摔跤,分析摔跤的原因,及时提示保护的措施,当该名学生归队时教师及时对大家说“看,XX多勇敢,再多一分关心,多一个问候……!”

相信,教师提高的不仅是对偶发事件及时反应的能力,更多的是能关注到这些细微的地方,关注教学中偶发的细节,将有效推进课堂中教育的意义将更深远。

二、珍惜“错误”细节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或否决,而是要能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留心学生随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善于化解,巧妙地利用,把“错误”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实例:一节体育课中,学生进行“快运快搬”接力游戏。有的学生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搬运中拿了2个,有的拿了34个出现了违规现象,而且甚至有学生图快没有将搬运物搬运到指定场地,在还未到指定场地就直接将物体掷出,相互之间发生了小摩擦。看到这些现象,我及时做出了应对,首先表扬那些爱动脑筋的学生,能想到同时运送几个物体,其次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现象,比赛是否公平公正,怎样才能公平公正?

最后,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轻轻放下物体后与下一位同伴以击掌等各种肢体接触的交接。课堂中这样的及时应对,有效地避免了犯规问题。

课后,实训基地的导师和同行们对我能抓住教育的契机,珍惜“错误”细节,给予学生更多练习空间的这种应变能力和关注细节的敏锐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不仅使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也积蓄了更多的育德能力。

 

三、发现“精彩”细节

教育家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惊人之举”,这往往可能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亮点,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精彩细节,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经历一个更为充分及丰富的过程,达到育人的效果。

课堂实例:基地学员教学展示课,主教材二年级学生前滚翻。课堂教学进入到滚翻练习时,我们看到一些教学契机。以往按常规,滚翻教学要求从蹲撑开始,蹲撑抱膝直立结束。练习没多久老师就发现有1名比较调皮的男孩子,他好像在玩,又好像在做滚翻练习,只见他开始的姿势与其他人不一样,不是并腿,而是单腿站立着开始滚翻动作。

发现这个现象老师可能感到这是一个教学延伸的好时机,只见他及时召集学生,请这个男孩子做示范,并请他讲讲这么做的想法,再请其他同学都去试一试,练一练,鼓励学生以这个创想动作为前导引出后续更多的多样化动作。

同学们在此动作的启发下,纷纷想出:两脚交叉、燕式平衡、远撑、直腿、分腿等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练习,将原本比较枯燥的前滚翻练习掀起一个小高潮,而且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四、直面“偶发”细节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首先要即时判断这些事件可否为自己多用,是否有利教学,然后再选择即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

课堂实例:课的导入部分,原本设计是引导学生复习动物模仿操的练习,练习开始,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边唱儿歌边做操,但是小叶却又躺在了操场上,并自由自在的打起了滚。看到这个特殊孩子(行为偏差),我是又好气又好笑。

面对这个偶发的事件,我的脑海中瞬间想起了一次公开课的一个教学场景,首先请学生自由组合分成2人一组,一个是苹果,一个是香蕉,根据音乐变化角色,先是苹果做造型,香蕉“钻山洞”、“跨小河”,接着交换身份再演绎。我及时采用了脑海中的这个教学方法,尝试后,效果非常明显,只见小叶一股脑从地上爬了起来,叫着、嚷着要参与到练习中来,练习时做得比谁都积极,因为他既可以畅快地爬,又可以和同学一起尽情地释放……

 

  

这样的“偶发”细节看似是个小麻烦,但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多的契机,教师要敢于直面,及时修炼,不断创设多变的场景和形式,满足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健身激情。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绽放别样的精彩。

五、挑战“常规”细节

体育课的活动离不开分组练习,(提问:学生喜欢和谁做朋友?怎样巧妙的让学生与不断变化的伙伴有兴趣的进行活动的?怎样分组更有趣,更真实?)

常规情况下是学生自由结伴和教师指定分组相结合。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都会找自己要好的伙伴进行组合,而且随着年级增高,男女生会出现性别分界,个别学生还会出现被边缘化的现象。因此,原有的常规分组形式面临着挑战。

值得欣喜的是,通过德育实训基地的多次培训、观课、评课活动,让我对这一教学细节有了新的认识,我从中学会了引导学生创设机会分组,变换角色分组等方法,使常规细节变得趣味生动,更加凸显教育的公平与无痕。

 

课堂实例:一次上课,我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结伴活动,有的学生马上找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有的虽是找到朋友,但却并不是自己中意的,有些兴致泛泛;有的学生四处看看到处找人,但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他只能在队伍里晃悠。看到这一场景我马上想到了在实训基地看课中学到的趣味分组。我马上说“按学号分组,单数和双数为一组”顿时学生们象炸开了的锅,场面一下热闹起来,"我是10号”,“我是23号”“我们一组吧”此时他们已经不在考虑找的是不是最好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只是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按老师的要求找到伙伴。

这种分组不仅让学生熟悉的了解自己的学号,很好的使用单数和双数,更使那些边缘化的学生也能成为“抢手货”。在练习中学生能相互了解,找到更多的朋友。通过这个经历,在后面的课中不管是准备活动,分组练习我都会参照这种模式分组。根据班级的人数让学生“按单数和双数,按性别,按服装颜色,按鞋子颜色,按个子高矮,按年龄……”分组,根据使用的器材的颜色让学生“按相同颜色几人一组,按不同颜色几人一组……”

看到学生们在这趣味分组中开心地寻找着伙伴,快乐的进行着活动,愉快的笑声充满着校园,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案例反思】

1、关注细节,展现灵动课堂

通过一个个教学片断,大家对课堂教学中细节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你投入到课堂中,你会发现体育课堂上有许多教育契机可以捕捉;当你专注于教学时,你会发现体育课堂中有许多教学细节需要关注。因此,我认为,关注细节,关注教学动态,并及时进行修炼,不仅能历练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体育课堂教学培育无恒的育人理念,真实展现课堂的严谨与鲜活。

2、寓育无痕,演绎精彩课堂

教学细节生成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充满着思辨与灵性。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让教育目中有人;捕捉细节让教育更加灵动;存储细节使教育处处有真爱。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积极捕捉并有效挖掘教学细节,定能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寓育于无痕,演绎出精彩的课堂!

分享到: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