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如何家访

发布日期:2015-11-10   来源:   

走进学生的家  住进家长的心

教育工作,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可以独立面对、独立完成、独立解决的。在班主任工作中,家访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法宝”。家访如同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及时雨,播撒在家校两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的积极响应下,迈进这群孩子们的家,为的是进一步地走进他们的心灵。

要住进家长的心,作为一名新接手的班主任,十分有必要建立长效的家访制度,在初次家访时,翔实地对学生的成长有所记录,并再次强化班纪班风。所到之处,与家长进行着感性的交流,理性的沟通。

一、浅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尊重、真诚、同感

只有尊重孩子和家长,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沟通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主动地对家长的意见和看法表示审视,并予以积极关注。有些家长工作很忙,没时间管孩子,认为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庭教育跟不上,导致孩子学习习惯很差,自觉性不强,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其实坦诚相待,用心沟通,就可以赢得家长的信任,就可以为自己的教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心理学当中,同感指一个人可以设身处地体验感受另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与之产生思想与情感上共鸣的能力。沟通时班主任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去除自己的偏见和主观判断,不可对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或地位低的学生家长有歧视态度,也不可主观断定学生能否成才。设身处地为家长想想,家长与班主任的直接交流,只为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争取和谐统一,而不是将学生的不良表现曝光,更不是将家长驱逐出教育者的范畴。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教育观念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

二、浅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一)针对家长的回避,很尴尬,怎么办?

【实情解析】

家长的回避,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回避我们的上门家访,一种是在你与他的交流中回避孩子的某些问题。学生小唐,父母从小过于宠溺,加之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对她要求很低。她的作业时而乱涂一通或是偷工减料,根本没有什么质量。显然这是缺乏了家长的督促。其实,小唐是个不错的学生,只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我想到到家访或许是个好的解决方式。

【解读家长】

有一部分家长,怕与老师会面,一种情况确实对孩子的学习缺乏重视,有“怕烦”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一种是很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一旦与老师见面,老师总不免提一些要求,而自身也确是没空或没能力来关心督促孩子。他们采取这种“消极防御”的方式,倒不是他们真的抵触老师的来访,主要是在他们的心理上还蒙着“一层纸”。

【化解策略】

我选择主动出击,帮助家长“捅破心上的那层纸”,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家访时,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肯定,让她的家人感到,自己的孩子确实是由于缺少了家长对他的关心而使学习状态不佳。交流中,我感觉她妈妈并不明确自己的孩子缺在哪里,也就很直接地向她提出了一些关心小唐学习的要求。她坦言自己的疏忽,也表态接下来会根据我的建议,尽量多地留意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当家长谈话游离于家访主题而又难于回归到主题上时,很尴尬,该怎么办?

【实情解析】

学生小田,从小受宠于祖父母,每每做了错事,母亲教育时,祖父母总是站出来包庇。在校,他作业难以完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这样的学生,自然成了家访的对象。家访时,我们开始聊得很好,可是,聊着聊着,却演化成了他母亲和祖父母的争吵。外公说:“现在他还小,不要逼着他,他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妈妈说:“孩子怎么可以让他随便地成长,小孩错了,要么骂一顿要么就是打一顿,要不然他怎么可能记得住?”他们在那里吵,弄得我非常不自在。

【解读家长】

家长的素养与教育水平以及每个家庭的氛围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家长对孩子循循善诱,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就对孩子产生了好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难免也会带上一些这种习惯。像小田家,不仅其祖辈对他的溺爱有问题,就是他的母亲,也有些问题。

【化解策略】

看着他们的争吵,我朝小田使了个眼色,轻声说:“太闹了。”小田心领神会,大声说:“这么闹,让我怎么做作业呀?”他们俩于是停止了争吵,我顺势说:“现在不是谁指责谁的时候,而是要真正想办法帮助孩子。这样吧,我把你们家小田需要做到的那些,写下来,你们督促他自己对照着做,好不好?”在家访中,要带好纸和笔,把家长反映的情况随时记下来。一则认真倾听表示对家长意见的尊重,表明日后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二则也是化解一些不知所措之时的尴尬,一边记东西,一边思考下面该怎么与家长交流,不至于唐突。而今天的效果更加明显,随后家中就马上静了下来。我边写要求边与他们交流,有些其实也是间接地给他们提要求,之后我又给小田辅导了一会儿作业。临走时我把两位家长叫出门外交流了一会,让他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无形中对孩子的影响。

(三)当家长要送你钱物,你和他推来挡去,很尴尬,怎么办?

【实情解析】

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临走的时候,常有家长拿出一个红包要给我们,不收,和他推来推去,实属难看,往往会在事后包好塞在学生书包里,让学生转交。

【解读家长】

通常情况下,家长对老师的家访还是很欢迎和感激的,期间,家长为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多多少少会送老师一些东西。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作为我们老师,在理解家长的这份心情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原则。

【化解策略】

1.    有选择地“收小”

对家长准备的一些像水果、小吃以及自家的一些土特产,接收一点,收下家长的人情。还有一些家长在老师临走时,会往老师口袋里装了一些糖果、花生、瓜子、橘子。第二天一早,老师可以把糖果和橘子带到了教室里,奖给了当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既领了家长的人情,又还了学生人情。

2.    坚决地“拒大”

坚决拒绝钱和购物卡。首先要明确地表态不要,这时大多数家长也会不再坚持。

(四)不同层次的家长,我们该如何面对?

卢实小对口9个居委,家长层次参差。想要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区别对待,对象不同,指导不同,分类不同,因此在初次家访时很有必要了解家长的年龄层、家庭情况以及教养态度。

有一部分家长,对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往往忙于生计,生活条件差,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能交给老师管理,他们喜欢不管不问,推卸责任。经常听到办公室的老师提到有的家长说: “老师,您看我的孩子学习要是不上进,您就打他,没事的。”可见这类家长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了老师。这一类的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认为孩子读不好就打一顿。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怎样和他们做工作,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呢?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热情,主动。在双方心理上建立沟通的桥梁。登门家访时,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介绍学生的情况,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为他们的孩子而来的,关心他们的孩子。在此基础上,诚心诚意地与家长真诚交流,给家长可亲、可信、感激之感,赢得家长的信赖。相信这样家访,定能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然后耐心细致地交给学生家长一些教育方法,使家长明确职责,早日与教师合作。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自身教育水平层次很高的家长,这一类的家长往往要求也很多。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我们要注意区分他们的年龄层次。对于年龄较大的高层次家长,教师应尽力做到:“一倾听,二重复,三商量,四建议”。首先,教师要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他们可能说话比较啰嗦,总怕教师听不懂,因此教师要先耐心倾听,听完后尽量详细地重复家长的话。然后,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最后给出建议。对于年轻的家长,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爱,再就事论事,开诚布公地交谈。首先,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把他们的孩子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着孩子和别的家长的面总是表扬他们的孩子,如果有问题也是在没有人的时候小声交流。随后,教师可以采用就事论事的方式,谈谈孩子的表现,从他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行为对比中,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存在的问题,直接提出家长应该如何配合。第二天再与家长聊聊方法实施后的效果,并提出新的建议。对于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家长,教师还可以和他们探讨一些专业的问题,如“内向的孩子怎么办”、“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等,用自身所学的教育理念与之产生共鸣。

当我们以“研究”的心态深入到家访工作中去的时候,那么家访的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