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发展规划项目研讨会议记录

发布日期:2017-11-30   来源:   

会 议 记 录

会议名称:五年发展规划会议

开会时间:2017-7-9

开会地址:会议室

主 持 人:虞怡玲

记 录 人:王欣

出席对象:马维莺、张育民、夏明、王晴红、周珏、袁海莉、王欣、李芳菲、匡文雯、郑锡荣、陈雪强、陈华  刘晓薇、蒋晓政、匡文雯、陈雪强、陈华

会 议 内 容:

虞怡玲:今天我们就五年规划推进每个项目介绍一下,围绕项目关键词、目标、措施是什么?介绍五年发展规划的推进。

王晴红:我这个项目是阳光少年培育,我们的想法是继续延续丽园少年培育。项目关键词是培育,培育人和资源。我们目标有三个,一是围绕圆融教育理念,通过班主任、年级团队、新增加的协作块教育路径提升提升教师师德;二是在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通过市级课题为引领,为丽园少年创设氛围。SWOT分析中,我们发现我们班主任有师徒带教机制,但是缺少区骨干班主任;少先队工作方面,刘晓薇是市优秀辅导员,具有一定领衔作用,但是缺少校优秀辅导员;威胁就是部分教师缺少教育理论、伦理方面的培训。学生状况我们分析是从学生个性开始分析的,兴趣较广,对参加社会活动很积极,劣势是自我中心较为强烈,行为那习惯、心理状态上存在个体差异。需继续完善大拇指评比。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如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申请心理示范校。后面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推进,由刘晓薇老师解说一下。

刘晓薇:根据项目发展目标,我们分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关键是项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是德育课程机制的建立、教师评价、教师学科育人意识提升、少先队市级课题建立。先介绍一下德育课程机制的建立,关于课程资源我们在前期一年半进行了实施路径指定,进行了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完善课程资源,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完善了评价方案;通过开展专题教育研究、中队主题会展示逐步提升教师学科育人意识;市级课题成功申报《新媒体视野下的少先队工作》子课题,成立研究小组,确立研究任务和进程。基本上建立完善,在后面的两年中,将大力实施和推进发展。同样分成了五个内容,一是在辅导员培训中,建立梯队发展,包括新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等,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培训,开展学科育人提升。结合五彩童梦课程、发挥协作块功能,开展德育协作块工作,进行校际联动。第二阶段主要关键词是凸显项目品牌项目,申报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开展区域以上汇报,教师队伍呈梯度发展,提升核心队伍育德能力,为少先队员创设环境。

周以珍(学校督学):老师提到用丽园少年还是阳光少年,我感觉后面所有描述中没有对丽园少年还是阳光少年没有界定,目标要再简洁一些,不要将做法包含进去。你在项目中提到阳光少年,你要将阳光少年的界定进去,不管是什么举措,都要将阳光少年概括进去。我现在听出来在教师队伍这一块比较多,落脚点要放在学生上,关于教师梯度要简单提到。资源开发要结合阳光少年培育,哪些要重点开发。还有一个课题,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要结合阳光少年培育。内容可能已经有了,但要凸显阳光少年培育。

虞怡玲:这个项目总体感觉将每个人的分工很清楚,我建议还是阳光少年,这个来源于我们学生培养目标,为什么提阳光少年,战略定位提在我们学生发展目标上。第二,我清晰看到你们三个人一人一个目标,现在缺少统领,当初我们进行过梳理,就是两维度四路径,包括资源和双系列,会发现一个问题少先队在哪里?我现在给你一个建议,你肯定是从阳光少年培养架构开始的。先界定出你的阳光少年心理上、行为上要达成怎样的,上位是学校学生培养目标,需进一步清。二是对阳光少年培育你是通过什么体系来实施的,你要架构好。这里有一个点,是每个学校德育课程是如何建构的,这个架构包括两维度四路径,你如何架构好,一个维度是资源,师资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学科教师,平台资源的生长点要根据我的丽园阳光少年要进行甄别和筛选,以前是怎样的,现在为什么这样改?

        你的目标是界定丽园阳光少年的内涵特质;整体架构德育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中品社学科,拓展课中每个年级是什么,实施途径就是两维度四路径,本次规划持续推进两维度四路径,你的师资、资源、丽园少年。第三是如何在少先队课题引领下,对师资、学生培养活动促进的,形成阳光少年。

  欣:【目标一】界定学校“卓越教师”基本内涵与特点,分别从横向辐射、纵向发展两维度进行界定,确定相对应的核心价值观。

【举措一】从两个维度界定“卓越教师”。

横向辐射型“卓越教师”团队。即骨干教师的校级、区级、市级梯队。这类卓越教师他们富有个性鲜明的教育哲理,并反映在个人的教育教学中。他们在各自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引领、辐射作用。核心教师观:从优秀走向卓越。

纵向发展型“卓越教师”个体。即每个人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发展与超越。如果将原有作为一般,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就是不同一般、超越一般的发展,那就是自我卓越型的发展。这类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哲理、教学主张或质量追求,在自身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意识等和人格素养)上进行自我超越。核心教师观:从发展走向卓越。

【目标二】梳理并整体架构学校教师梯队,确定“三类两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并将培养模式与教师分类进行匹配。

【举措二】培养模式确定:根据“卓越教师”的定义,将教师培养模式确定为两类,一是“横向辐射型”,二是“纵向发展型”。将教师群体进行分类。

1)时间维度:以3年作为分界点,分为职初教师和非职初教师

2)素养维度:职初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

【目标三】梳理、开发、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群,将课程资源与教师分层分需发展相匹配,聚焦“教育伦理”和“专业素养”,设计并分阶段提供专业发展“课程菜单”和发展平台,以提高教师学科本体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举措三】1、以十三五教师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市区级课程,并按照“教育伦理课程”和“学科素养课程”进行分类。2、将课程资源梳理结果与三类教师进行匹配,找出课程资源盲点,开发或引进校本课程,整体架构上师大卢实小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群”。3、设计教师“三类两模式”专业发展课程菜单,内含可选课程、所需课程、平台提供等要素,根据教师所选择的课程,构建校本“共性课程”和“个性课程”。

【目标四】继续发挥“一对一导师带教”、“允能教学”、“班主任沙龙”、“青年沙龙”、“科研任务驱动”、“圆融讲坛”等培训方式,梳理并搭建各级各类教师展示平台,拓展 研修路径,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体发展效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力。

【举措四】1、根据校本“共性课程”和“个性课程”的设置,匹配相对应的校本研修途径和方式。如,“班主任沙龙”、“青年沙龙”、“科研任务驱动”等适合于个性课程,“圆融讲坛”适合于共性课程。2、提供三类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平台,教师个体确定个人发展规划。以课程提供和 平台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树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

1)骨干教师发展平台:骨干教师基地培训、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其他全国、各类市区级的教学展示与研讨、市区级课题、科研骨干培训、各类征文、论文评比等。

2)成熟教师发展平台:学校允能教学、家长开放日、圆融、讲坛等。

3)职初教师发展平台:区萌芽杯比赛、市区级青年教师课题、微课、征文、论文评比等、市区级各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

【目标五】科学有效进行教师评价,进行基于教师发展目标的个体评价方式。

【举措五】根据教师个体发展目标,进行基于教师发展目标的个体评价方式,评选年度“卓越教师”奖等。

周以珍:前面两个不是目标,是具体举措,建议第一个目标可以写界定上师大卢实小卓越教配校级课程,提供教师师的内涵,形成教师发展梯队;第二个目标是依据教师发展需求,形成可供选择的课程菜单;第三个目标是根据区域课程和三类教师需求匹配。最后是关于评价。

虞怡玲:虽然345目标确定目标,但是界定概念和资源梳理必须要做,卓越教师两个涵义,一个是在群体中在校、区、市具有引领作用;每位教师在自身基础上有发展。

李芳菲:先进行SWOT分析。学生发展上看,五彩课程设置更基于生本;确保课程如何有序实施,离不开教学,学生在班级里有个体差异,需要在班级教学中完成,进一步优化班级授课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在学科领衔教师引领下,聚焦课堂,着力基于评价的教ij学。此外,我们还有师徒带教等有效保障措施。我和周珏细读一下课程目录,里面有一个保障,可以借助校内外资源,包括上师大、社区、家长,帮助课程进一步开发,以评价促进项目推进。

  珏:我们确定项目几个关键词,优化课程、生本实施、减负增效。具体展开项目目标表述,与以往三年规划进行连接,推进完善学校五彩童梦课程。想要展开的是生本化如何展开的。第二目标是教学上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希望可以和四年级上海市绿标相结合,依次关注教研组建设,落实减负增效。第三目标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接下来分年段三个阶段进行落实,我们参考的是黄浦区督导具体指标。

虞怡玲:这个项目是五彩课程的管理,你管理延续和生长的点在哪里?

  珏:原来的两维度四路径,以前是求全。修德允能课程将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作为主要抓手,现在是一二年级,以后要推广;创智导学课程参加比例人数要提升;圆桌导学课程要体现个性化指导。周五快乐活动日课程只求全,但是精选,最后对课程评价做的比较弱。

虞怡玲:我们的修德允能课程找对点了,现在我们做的小幼,要做到中幼;学段、学科延展要做,但是评价要做。创智导学课程我们现在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哪几个特色可以作普及?比如我们的DI特色校,设置DI体验日,半天学生有DI教师进行指导,还有半天我们做些生活体验。现在从个体到群体去进行普及。

周以珍:第一目标就是持续推进两维度四路径,形成学校课程品牌。你们提到的创智导学、修德允能课程等放在具体措施里。后面两个目标提的可以。加强教研组管理、流程等可以。

蒋晓政:我的目标是增加办学开放度;以课题为引领,对学校调动发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等做探索,总结经验,争创示范实验校。我后面SWOT分析总共分了五块,一是章程规范,运行过程中章程还不够完成,开放式的家校互动章程要随着学校发展不断完善;二是网络建设,三级家委会不够均衡,与社区互动不够健全;三是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宣传的力度;四是沟通协作,家委会沟通评价机制不健全。

虞怡玲:你们的问题都是缺少大局观,现在你现在开放都是家长和学校,缺少社区、高校、协作块。

周以珍:我的感觉切入点比较小,说到保障,要说到资源如何保障阳光少年形成、卓越教师培养,在这里看不到前面两块的东西。第一条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机制,这个在上一轮规划中也是这样做的,那么接下来你要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梳理,有没有阳光少年的资源、卓越教师的资源。你的很多做法都很好,但是在上一轮规划中没有体现,所以这一次要提前规划好,再来具体做。所以不能与学校整体五年发展规划脱节,我的资源梳理、整合、推出都与学校战略定位有关系。我们组织架构有、运作也有,但是我们的运作机制没有。

周以珍:以课题为引领,深化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和组织架构,形成有利于推进学校“圆融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

虞怡玲:第一块你将所有教育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去匹配阳光少年运作,形成阳光少年形成的资源菜单;第二个保障是你有课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第三个保障是用硬件资源创新机制服务学校品牌课程建设。

周以珍:你很多好的做法一定要保留下来,比如你们的暑期家校论坛、丽园校报,要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匡文雯:我们项目是学校文化管理,我参考了上一轮三年规划,是圆融管理、机制创新,我们现在是机制完善,关键词是推进、规范和完善、高效。原来管理目标第一个是运用SWOT分析,形成分析报告,逐步形成发展规划;二是完善运作机制,重点打造年级组核心,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是处理偶发事件、协调关系、调换课、协调社会实践或学校活动、搭建咨询交流平台、组织参加教师的教学活动或社团活动等。我们现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都有各自的工作,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教学研讨也整合在年级组当中。

虞怡玲:我们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个文化管理通过文化四层结构去管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层里面我的生长点在哪里?物质文化管理跟着学校核心概念、课程去架构,主要是资源保障项目;制度文化你就可以运用年级组核心来运作了;行为文化管理一个是圆融教研文化的建造,校外是通过教师行为的辐射,如协作块;精神文化包括工会、文明单位创建等。

周以珍:第一个目标就是物质文化为新一轮的特色品牌打造创设好的环境;第二目标是制度文化,进行制度梳理,进行管理中心下移,建立年级组核心,形成相应的制度和运作机制,这里就可以体现刚柔相聚的管理,制度的刚性和制度运作的柔性如何结合,体现圆融文化;第三个目标是师生的行为文化,打造师生,相互信任、和谐互动的师生文化;第四个是精神文化,将制度内化为内化行为,如何把刚性制度在教师认同基础上形成教师自觉行为,通过圆融讲坛、圆融文化建设营造精神文化,构建卢实小圆圆融融氛围。

袁海莉:这个项目名称是允能教学,先让陈华老师

  华:我们着眼点建立在三类教师分层发展,在分层发展过程中,团队合作。项目目标是实现学生科学发展,提升质量;实现各类教师分层专业成长;组建各类研究团队,凸显圆融文化。我们的SWOT分析,先分析教师资源,首先是整体情况,优势首轮允能团队研讨能力逐渐提升,但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教育观。第一梯队,整体能力较强、较强热情,人数不断增多,劣势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机会是青年教师团队增多,缺乏稳定性;成熟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有了解,本体知识有退化,处于专业发展瓶颈期;骨干教师本体知识较强,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专业发展处于瓶颈期。

袁海莉:允能教学分三个阶段发展,我们需要对允能、圆融做一个界定。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五年有两个阶段,第二阶段以教师个体发展为主要,三类教师有不断发展的方向,第三阶段是总结和修整阶段,教师有了怎样的变化和需求,通过调查问卷、资料梳理来了解,对第三轮的顺利推进做一个准备。准备中将课堂中观察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现在设想第三阶段重点是回归到团队,和第一轮团队不同,原来是学科团队,现在是想自由组合,形成团队,想过的是可以按照学科、年龄分层等,还可以通过问卷形式看看老师有什么需求,最后形成菜单式的申报,让老师自由组合团队,加强三类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的学科教师、年段教师之间沟通较少,通过组成自由研究团队之后,形成个体项目组,有研究主题,有专项负责人,可以形成研究主题或者课题组。允能教学和允能课堂还是有区别的,教学要在周边产生辐射,创建圆融团队,在课题和论文上对老师有帮助,圆融讲坛上我们有校本培训等。

周以珍:你们的允能教学是一种模式还是教师发展?

虞怡玲:说到允能教学,我们不可避免谈到微课是特色,为何不放在课程管理上?和阳光少年、师资培养有什么不同?现在比较多的是落实在老师的培养机制上,老师从不愿意研讨到愿意参加,到了第三轮不能在落点在教师发展上。允能教学要关注“教”和“学”,后面用创新机制,氛围是圆融的,课堂研究是扎扎实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更主要是允能的学,基于生本的研究,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脑科学的研究。基于科学分析,与老师的较结合起来,实现允能教学。

周以珍:这样看来你们的允能教学是一种模式,不是载体。既然是模式,对模式特征要说清楚,落脚落在“学”上。如何在允能教的前提下让知识学的最大化。视角要改变一下,因为我是朝这个模式去探究。

虞怡玲:目标就是允能教学的模式要概括出来,通过允能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形成学校允能“教”与“学”的特质。第一个目标是在第一轮、第二轮允能教学基础上,架构允能教学模式,显现特质特征;第二目标是对模式中允能“教”和允能“学”要进行课题研究;第三目标以允能教学课堂为载体,开展第三季,开展第三节过程中团队可以重新组合。现在各自梳理项目,85日之前目标交给王晴红,过程中会出样板。85日将目标和样板给项目负责人,再看看我们可以呈现哪些资料。

 

分享到: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