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优化课程 允科技之能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学校2017-2018年科技教育总结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以“修德允能 圆融通达”为办学理念,倡导以“德”修身为核心,以“能”创新为重心,从“融合创新”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及面对未来社会的与人合作交往、问题解决的能力。允许并鼓励每一位学生发挥个性所长,用特长带动综合能力提升的视角培育德能兼备的现代学子。
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目标,以创市科技特色学校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合作能力”作为我校科技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把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能力,争创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目标,充分开发并利用各种科普教育的资源,全员参与,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教育。总结近几年的学校科技教育,情况如下。
一、架构科技领导组织,科学进行整体规划。
1.领导组织架构科学,学校部门协同保障
学校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科技总辅导员和辅导员们共同组建的科技教育组,并由学校课程教育部、德育活动部和教育服务部共同提供相关保障的保障部门。领导组织职责清晰,科技教育组进行科技教育的总体规划、讨论、实施以及总结,三个校级保障部门分别对科技教育中的课程建设、课题引领教学变革、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技成果展示、物资经费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撑。
2.立足学校整体规划进行科技教育的规划和总结
学校每学年把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中和学校新五年规划。并把此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了总体规划和有关制度。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将科技工作写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有目标,有内容,有安排。在此基础上,科技工作小组根据学校要求再制定科技教育工作计划,并加以具体落实。
二、完善科技课程建设,开展科技教学研究。
1.满足学生科技兴趣需求,开发完善各类科技课程。
学校围绕学校课程理念“修德允能,圆融创新”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上,依据学生科技兴趣和课程需求,开发拓展型课程。学校目前建设三类科技教育课程。
基础型课程——自然常识、信息技术、劳技
拓展型课程——“DI”创新思维、生物环保、生活中的化学、创意剪纸、创意美术“变废为宝”、植物世界探秘、生活小窍门“物品制造”等融合型课程——DI课程、3D打印课程
2.科技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各科老师也强化科技环保渗透课题的学科整合意识,以科学的态度把相关科学知识、科学素养渗透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中。例如语
3.课题引领,探索符合儿童认知的教学方式。
以课题作为引领,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使科技教学更符合小学儿童的认知,让更多的孩子爱上科学。如
三、创设科技育人环境,创新科技特色活动。
1.创设科技环境,打造物质文化
在学校的科技教育中,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求知,创新,体验科技的乐趣。学校科技环境的打造主要通过科技节活动、科技宣传月、课程展示版面、学生集会、迎新活动等渠道。如学校建立了经常性的科技宣传阵地,有每月一次的科技广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科技环保主题游的板报评比,向广大学生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班级内还设有科技类读书角、由学生担任的节水、节电管理员等。
2.“请进来、走出去”,创新科技特色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借助区活动中心优秀科技活动、家长资源等请他们走入学校,如开幕式、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讲座、亲子科技擂台等;同时我们也在校科技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走出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并屡获市区,乃至全球、全国佳绩。
四、创设科技基础设施,保障科技活动开展。
1.匹配科技课程创建需求,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学校依据科技类课程创建的需求,创设了综合性的实验室与共享空间,学校在创智楼设立了机器人、3D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一间;启智楼设立了美术与科技创意制作共享空间150平方米;并在学生的活动区域设立了科技教育实践体验区一间;在下沉式广场设计了学生种植园区及植物识别区域;并根据课程需要设计了水循环鱼类养殖区及鸟类观察区。学校图书馆、每个教学区楼层设立了丽园书苑,专门设立了科学专栏,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科技类书籍。
2.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内外形成合力
学校内有科技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多名。科技总辅导员
我们也聘请了校外科技教育专家团队,如特聘上海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系教授为我校兼职科技辅导员,定期为学生开设科研论文讲座,参与我校“明日科技之星”评选,辅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区科技活动中心老师组成的科技专家团队,定期来校指导学校科技类课程和活动;有科技方面兴趣和特长的家长,来校为学生开办讲座、辅导学生制作道具等。
同时,学校校长室、课程部、德育部在每次的科技活动、课程设计中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撑,后勤服务部的老师作为学校DI团队的老师,为科技活动提供物质和经费的支撑。
五、整合各方科技资源,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1.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通过校园、区活动中心、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家长等各方资源的充分整合,学校涌现了一批批的热爱科技的学生和为之不断钻研奉献的老师们,学生通过“绿色探究课程”版面展示课程成果,通过丽园种植园、水景观探索生命的秘密;通过各类科技节活动,展示科学精神;通过课程学习和各类科技类比赛,展示课程成果;通过每学年的六一、毕业典礼、幼小衔接体验活动、迎新晚会中进行科技类活动展示。通过他们的展示,感染更多的孩子爱上科学。
2.科技分享、区域辐射
为了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黄浦区协作块兄弟学校,共享了“DI”课程,并将课程带到结对的崇明东门小学;延伸到了社区,到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向社区宣传光污染、垃圾桶分类等活动,并参加上海市“携手改变,绿行者计划”获二等奖。我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通过纸绳拖重亲子擂台赛、“美的帽泡”时装秀、校园开放日等形式,打开学校的大门,让社会了解我校科技活动。
回首近两年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我们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是扎实的,它使我校的科技个性得以成功的张扬,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学校的发展内涵得以丰富。